日前,银耳新种类“HT108”全票通过由福建省非首要农作物种类确定委员会安排的专家判定,成为我省首个食用菌航天育种新种类。该种类在古田县完结悉数实验流程,标志着我省食用菌航天育种技能获得突破性发展。
“HT108”以“古田银耳Tr21”为动身菌株,于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阅历为期15天的空间诱变后返回地面。通过近2年的体系选育和培养实验,新菌株展现出安稳遗传特性。
据省农业乡村厅食用菌技能推广总站专家现场评测,该种类具有三大明显优势:一是产品性状杰出,鲜耳呈金黄色,朵型圆整紧实,耳片厚达1.2~1.5毫米,边际内卷呈菊花状,弹性系数达0.85;二是养分质量优异,总黄酮、总多酚、粗多糖含量别离较对照种类进步60.0%、55.6%、13.7%;三是出产安稳性很高,工厂化袋栽周期42~46天,单袋产值达450~500克,较传统种类增产12%以上。
作为“我国食用菌之都”,上一年古田县食用菌全工业链产值达280亿元,其间银耳产值占全球85%以上。此次航天育种效果将推进工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晋级,助力打造“古田银耳”百亿工业集群。现在,该县已建成全国首个食用菌航天育种实验室,方案3年内再培养3~5个太空菌种。(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李国镔 魏绍化 卢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