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当柴火烧的桑枝也能卖钱了。现在卖废桑枝赚一笔,月底蚕宝宝吐丝结茧,卖蚕茧又能挣一笔。”8月5日,攀枝花市盐边县惠民镇平和村栽桑养蚕大户谢仲林,一边采摘桑叶喂养蚕宝宝,一边打包废桑枝预备出售。
在盐边,一项村庄复兴项目将废桑枝成功转化为培养食用菌的菌包,有望每年为当地的桑农带来上亿元的收入。而“桑—菌—肥”资源循环使用形式也完成工业转型晋级,为村庄复兴、工业复兴注入了新生机。
盐边地处雅砻江流域,被誉为“我国果桑之乡”,栽桑养蚕的前史已有500多年。全县15万亩桑园是当地的自豪——带动超7万人工作,发明了28亿元的产值。
在盐边,人们都说桑树全身是宝,桑叶可拿来养蚕,养蚕卖茧加工成丝绸;桑果能够卖鲜果和干果,后期加工做成桑葚汁、桑葚酒、桑葚膏;桑葚采摘体会还能推进村庄旅行展开。
可是,“我国果桑之乡”也有烦恼。“桑园一年采摘桑叶6季,其间,一定要进行至少2次剪枝,由于桑树长高的进程会耗费养分,枝条太高不利于采摘。”谢仲林和记者说,从前,废桑枝要么晾干了当柴火烧,要么直接废置在园里,“有时候前一年的桑枝还没烂完,第二年又要剪枝了。假如桑树害虫的虫卵在废桑枝里越冬,来年还会加剧桑树病虫害的发生。”
改变出现在2023年。当地政府联合中丝天成(攀枝花)丝绸有限公司展开废桑枝使用研讨,建立桑枝食用菌出产研制中心。中丝天成是一家从事蚕桑出产、鲜茧收买加工、缫丝出产经营的农业工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通过“公司+专业协作社(协会)+共育户+农户”的展开形式,构成掩盖全县一切养蚕城镇和村社的完好蚕桑工业服务体系。“在与农户触摸进程中,咱们不难发现到桑枝使用这个难题,屡次派调研组到全国各地调查学习,意欲消除当地的烦恼。”公司CEO邹明国说。
调研组了解到,桑枝富含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养分物质,作为菌包的首要的组成原材料,其养分成分完全能满意食用菌培养的养分要求。展开趋势确认,调研组又结合盐边当地环境条件进行攻关实验:首先将桑枝加工成木屑,然后按份额增加玉米芯、麸皮、豆粕等质料,再通过拌和、发酵、消毒等工序,最终分装参加菌丝制造成菌包。
就这样,从前抛弃的桑枝摇身一变,成为孕育“致富菇”最好的基料。“没想到当柴火烧的桑枝会成为香饽饽。”盐边县惠民镇新林村乡民李平霞跟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亩桑园大约栽培桑树500株,一年发生废桑枝超3500斤,每斤收买价在0.25元左右,每年一亩地的废桑枝可为桑农增收800多元。
“一亩地的废桑枝咱们能制造超2000个菌包,现在,已开宣布榆黄蘑、秀珍菇、姬菇等几个种类的菌包,并完成量产。”邹明国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来到桑枝食用菌标准化出产厂房。室内温度稳定在25摄氏度,一排排菌架上,摆满一个个圆柱形菌包,一簇簇菌菇从菌包内“破土而出”。工作人员小心谨慎地将采摘的菌菇放进筐里,堆放规整后即送往预定商户处。
邹明国介绍,厂房上一年正式投产,现在已出产投进5.2万个菌包,每个菌包可产1斤鲜菌,深受商场欢迎,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咱们正逐年扩展产值,方案到下一年完成年投产菌包40万个。除了出售鲜菌外,还方案把菌子烘干制造成菌汤包、调料包,带动乡民继续增收。”邹明国说,待出完菇后,废菌包还能够被加工成有机肥还于桑园,完成农业循环展开。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