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6 06:07:11 | 作者: 卧式干燥机
清晨5点,东非高原的空气中还带着些许寒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郊区,29岁的米基亚斯塔德塞正带着工人们采摘平菇。一个多小时后,一辆皮卡准时到达他的农场,1000多斤的平菇顺利装车,随后被运送至首都的超市和菜市场。“每天蘑菇都供不应求,有人甚至还会找上门来购买。”塔德塞告诉新华社记者,以往购买蘑菇的大多是生活在埃塞的中国人,而现在蘑菇也慢慢变得受当地家庭欢迎。在多数埃塞人的观念里,蘑菇通常生长在野外的草地和森林里,具有一定毒性且不可食用,当地人很少把它当成食物。2022年,塔德塞第一次与蘑菇结缘,那时他在一家中国公司承建的公路项目营地里担任司机。在营地后院他第一次见到了一簇长满平菇的菌菇棒,“出于好奇,我决定尝试一下中国厨师准备的蘑菇菜肴。令我惊讶的是,我很喜欢这道菜。”塔德塞回忆道,除了着迷于蘑菇的新奇口感,塔德塞还意识到蘑菇培育较为简单、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在丰富埃塞俄比亚人的饮食选择方面有着非常大潜力。于是,学习食用菌培育的想法在这位埃塞年轻人心中逐渐生根发芽。然而,初为蘑菇培育者,塔德塞就面临着产量低下的挑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国同事向他推荐了中国援埃塞俄比亚高级农业专家组第四期技术援助项目食用菌专家。中国专家听闻塔德塞的情况后,从原料处理、菌种制作、菌袋培养以及出菇生产等方面做了专业指导,并帮助对蘑菇场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据专业的人介绍,埃塞是非洲的农牧业大国,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宜栽培食用菌。“发展食用菌不但可以充分的利用农牧业副产品,比如秸秆和牛粪等,还能解决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能够说是一个低耗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目前,塔德塞农场里的蘑菇大棚已增加至4个,每个面积大约在200至300平方米,种植品种包括平菇、榆黄蘑、杏鲍菇等。因为需求旺盛,他还计划扩大培育规模,让美味的菌菇菜肴端上更多埃塞家庭的餐桌。由于起步较早且管理得当,塔德塞的农场甚至吸引了当地不少蘑菇种植者前来参观学习。(来源:新华网、商务部经济合作局)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别的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